7月10日起,艺术设计学院入选蚌埠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的花鼓灯艺术文创产品设计调研团队响应校团委号召,以“保护与传承非遗”这一热门主题为切入点,将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秦集镇冯嘴子村、市博物馆、禹会区文化馆列为调查重点,对安徽省蚌埠市地方传统文化花鼓灯设计元素做出分析。通过调查蚌埠市地方历史和花鼓灯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花鼓灯的色彩、图案、人物形象等设计元素,进行足够的调查与分析之后来提取花鼓灯文创作品的创意点,从已有民俗文创产品基础上进行学习与借鉴,通过团队讨论发散思维,创新设计内容,设计出一套花鼓灯文创作品。
首先从调研开始,7月11日,花鼓灯文创产品设计调研团队指导老师金鑫、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刘鹏、李牧醒、翟天然带领队员先来到了冯嘴子村的花鼓灯博物馆,在冯嘴子村冯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花鼓灯表演艺术家的演出照片和花鼓灯表演道具,了解了花鼓灯的发展历史,并和冯书记探讨了蚌埠花鼓灯艺术发展的困境。在参观过花鼓灯博物馆后,队员们又来到了冯嘴子村的花鼓灯排练室,在这里采访了现任花鼓灯艺术团的冯团长。他告诉队员们他们一家人中基本都会花鼓灯,在冯嘴子村这是常态。冯团长还介绍并演示了花鼓灯中的“兰花”、“鼓架子”,并解释了“大花场”、“小花场”的区别。最后,冯团长还特地表演了一小段的花鼓灯,亲自教了队员们几个简单的动作,肯定了花鼓灯艺术文创产品之于花鼓灯艺术推广的意义,赞赏了队员们的设计初稿,纠正了设计稿上存在的舞蹈动作不到位、服装元素提取不准确等问题。
返校之后,队员们通过参考市面上的民俗文创产品及网上搜索知名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来扩展此次文创作品的部分调研。
团队成员通过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设计内容与安排,此次花鼓灯艺术文创产品设计共分为动画组和视传组:动画组主要针对花鼓灯艺术形象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进行视觉再现,视传组针对动画组的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小组成员通过线上线下讨论,通过绘制草图、初稿、修稿以及终稿等步骤,历时近一个月最终完成了花鼓灯文创产品设计。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对花鼓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除此以外,成员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优势与团队合作的优势,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完成了设计。不仅加深了对调研内容的了解,也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队员们向“三创”型人才迈进。对于队员自身而言,本次实践促使队员有了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还能学到现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及在工业上的应用;其次,通过完全独立的对整个实践活动的策划、联系、实施,队员们的交际能力、协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撰稿:韩宝娜翟天然;编审:黄灿袁飞)
(动画组:花鼓灯艺术形象设计)
(视传组:花鼓灯艺术文创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