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垃圾分类知识传播
发布时间: 2019-09-02 浏览次数: 24

201973日,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龙湖垃圾中转站展开了将垃圾分类,回收可利用资源以保护环境的活动第一天的序幕。

到达目的地龙湖中转站,志愿者开始行动!

首先,志愿者走向工作人员,向他们解释志愿者的到此的缘由,提出帮助他们工作的想法,并请教他们的工作过程。通过与工作人员沟通,他为志愿者介绍:垃圾中转站的主要设备是垃圾压缩机,它的作用是把各个小区运转来的垃圾做一个集中处理,以压缩为主,将其压实后再转运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的推广和使用,既占地少美化了环境,又杜绝了二次污染,减少了蚊蝇的滋生,即无害化;提高了车载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即资源化;大大降低运行成本,即低成本。垃圾中转站一般建立在离公路不远处,便于垃圾的收集与运输。

志愿者了解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后,开始帮助工作人员,他告诉志愿者要注意:在操作压缩机的时候,要注意有无垃圾的洒落,发现垃圾洒落,要及时处理,避免影响环境的美观。与此同时,其他的志愿者相互配合工作,或是扫地,或是铲垃圾。在这过程中,志愿者则通过运输垃圾的人员了解到:各个小区的垃圾分类主要是靠小区居民和小区物业完成,他们负责垃圾运输到中转站,而中转站把运来的垃圾压缩后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

志愿者询问工作人员,他们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他们回答:“在垃圾站工作的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我们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其他的就不太清楚了。”于是志愿者向他们普及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志愿者为工作人员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他们却对于志愿者所做的事十分感动,认同志愿者的行为并希望志愿者能真的将垃圾分类带到更多的地方,带动更多的市民一起进行垃圾分类,保护好环境,为后来人多做点事。

之后,志愿者访问了中转站附近的居民,发现:他们虽离中转站近,但是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知道的并不多,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并不清晰。垃圾分类知识的传播仍是任重而道远,志愿者们的行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