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垃圾分类团队在龙子湖公园调查市民对于垃圾知识的认识程度。
迎着午后阳光的剪影,志愿者走进龙子湖公园,进行调查。此行目的是教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使垃圾分类回收这项工作长期化、规范化。还是阳光明媚的蚌埠,转眼密布着阴云,志愿者开始对在龙子湖公园游玩的市民进行访问。
志愿者同偶遇的奶奶们交流后,她们表示:对于垃圾分类,她们了解的不是很多,大致知道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垃圾分类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她们也很乐意通过了解后,回家教导她们的孩子和孙子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
随后,志愿者又随机访问了几位居民,得到的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惊喜的:几位居民在生活中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垃圾分类,也对最近上海的垃圾分类措施也有所关注,平时也比较注意培养孩子在保护环境和垃圾分类的习惯。
志愿者寻访到了一位五六岁的小朋友,令人印象深刻。当志愿者跟他提及垃圾分类的时候,他笑着回答道:“我知道!猪能吃的是湿垃圾,猪不能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毒有害垃圾,能卖了换钱的是可回收垃圾。”于是,志愿者提高难度,问了几样龙虾、树叶等垃圾的类别,他也能一一应答。
这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培养社区居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做到变废为宝,建设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同时,也让居民的良好习惯影响社区的其他居民,做到社区影响社区,从而带动更多居民进行垃圾分类。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了志愿者之间的团队精神,锻炼了志愿者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践行垃圾分类,用责任与义务共建美好蚌埠。

